20-50人规模的创新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渴望在基础软硬件上有所突破,更迫切希望链接大型央企资源,获得真实场景与产业链上下游支持。7月11日,在浦软孵化器等推出的“芯智AI加速营”开营仪式上,浦软创投总经理郭斌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很多创业公司一直苦恼,很难找到大型央企赋能,央企在组织架构等各方面与初创企业确实存在差异,我们希望能做好桥梁和连接器角色,并探讨如何将AI赋能到现有研发路径中。”
此次入营的20家科创企业大部分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应用等领域,注册时间均超过一年,处于PreA轮-B轮的发展阶段。深圳市镜象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相结合,公司创始人覃云称,当前AI技术迭代迅速,团队开发了AI智能体矩阵提供心理诊疗服务。“我们运用AI技术,将评估过程产品化。结合AI多模态算法,综合分析用户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多模态数据,提供客观的AI算法数据评估结果。”覃云说,这使得心理评估过程更便捷,评估结果也更客观。目前覃云所在的公司已与上海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他希望通过加速营寻找更多AI领域的合作伙伴。
高海宁是此次加速营的学员,今年也是他创业的第三年。他创办的元宇宙企业虚沅数(上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同年入驻浦软孵化器。高海宁称,传统视频制作周期至少需要一周,团队开发的AIGC视频生成业务可保持画面的连续性和一致性,20分钟内生成的视频成本为10多元。“我们现阶段最大的痛点是找融资,希望能借助加速营与大型央企建立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在产品层和渠道层合作。”
本次加速营成员企业覆盖AI基础设施(AI Infra)、模型开发、垂类应用。“现在像这类AI初创公司的团队规模都不大,但已经能做出专业产品。”郭斌说,为了帮助初创企业链接资源,企业进入加速营后,浦软孵化器将匹配入营企业与产业端的创新需求,推动双方围绕真实业务场景展开测试。入驻企业有机会低成本享受创业空间支持及配套资源服务,共享深圳和上海产业创新区位优势。加速营联合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中国电子成员企业,与学员企业展开对接洽谈,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