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又到了长三角“母亲湖”太湖治理的关键节点。
2025年4月10日,江苏无锡,航拍太湖风光。视觉中国 资料图
据《新华日报》消息,7月23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常州市、无锡市检查太湖治理工作并调研。他强调,要深化标本兼治,加强源头治理,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的“太湖美”。
一个多月前的6月10日,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也曾赴无锡宜兴市、常州武进区调研检查太湖治理工作。据报道,许昆林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症结,动真碰硬、久久为功推动新一轮治太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保两提”(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能力)。
滆湖位于太湖上游,纵跨常州武进区、无锡宜兴市,水质影响多条流入太湖的河道,目前正在实施退田还湖和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据《新华日报》,在武进区实地察看时,信长星指出,入湖污染物是影响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增量因素,要追根溯源,“一河一策”治理,持续推动外源污染减量。在宜兴市殷村港断面监测站,信长星要求严把入湖河道水质关,对河道两侧的工业企业、村庄、农田、鱼塘及排口等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找准症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到位。另外,在宜兴市万石镇新河苑小区和一处水产养殖基地,信长星还仔细了解生活污水、养殖尾水等处理情况,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每到一处,信长星都与当地负责同志深入交流。他强调,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去年太湖重回“良好”湖泊,成绩来之不易,必须久久为功、持续提升。要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在继续推进湖体清淤、补水等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岸上源头管控,统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河道及支流支浜治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污染物。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前的6月4日,信长星赴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苏州吴江区调研时,也曾对太湖水质进行了关注。据报道,他在途中专门下车察看东太湖水质情况,要求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精准施治,强化监测预警,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太湖安全度夏、水质持续改善。
一直以来,太湖治理是江苏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2024年的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该省取得“标志性成果”,太湖水质实现历史性改善。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披露,去年太湖总磷浓度达到200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首次全年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水平。同时,蓝藻发生强度持续减轻,太湖连续第17年实现安全度夏,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首次提高到“优秀”等级。
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太湖治理工作如何加力推进?2月27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省长许昆林强调,要坚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精准施治,继续用力抓巩固、促提升,推动太湖水质持续改善。
许昆林表示,要锚定今年太湖治理目标,持续削减上游湖西地区污染负荷,推动40条重点河道“一河一策”整治。聚力改善东部湖区水质,采取工程性措施对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清淤,加强跨省协同共治、共保联治,坚决扭转水质下降趋势。更大力度开展流域生态修复,着力构建太湖陆域沿岸拦截圈、水域湖滨消纳圈。要加紧推进流域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一着不让抓好安全度夏措施落实,强化监测预警,做好应对准备,切实提升蓝藻应急防控能力。
省级有部署,设区市也有行动。无锡作为“主战场”“主力军”,该市主要领导近期也多次调研、检查太湖治理。
据《无锡日报》报道,5月31日,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来到太湖治理“前沿阵地”宜兴,调研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推动近期市政府太湖治理和蓝藻防控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会要求落地落实。7月13日,时任无锡市市长赵建军带队察看太湖治理重点工程,乘船检查湖体重点断面水质藻情并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相关工作。7月19日,刚履新的代市长蒋锋带队调研检查太湖治理工作,乘船考察湖体水质藻情并召开座谈会,要求久久为功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奋力实现更高水平“两保两提”。
有话要说...